J给女儿的4封信(出生至半岁,共4封)
第一封(2023.11.28)票圈附文:产房内外孤独的等待生产的尴尬骨开十指的疼痛都不及你抱在我怀的温度我想说,不管任何时候妈妈在......题记:我反复说爱你,我永远爱你。——妈妈左左宝宝: 今天是你诞生的第七天,也是我成为妈妈的第七天,感恩,幸福。才见面四天就要因为黄疸被抱去住院的你,要孤独的经历一个人烤蓝光的日子,我的宝宝,这是你出生面对的第一个难关。&em
第一封(2023.11.28)票圈附文:产房内外孤独的等待生产的尴尬骨开十指的疼痛都不及你抱在我怀的温度我想说,不管任何时候妈妈在......题记:我反复说爱你,我永远爱你。——妈妈左左宝宝: 今天是你诞生的第七天,也是我成为妈妈的第七天,感恩,幸福。才见面四天就要因为黄疸被抱去住院的你,要孤独的经历一个人烤蓝光的日子,我的宝宝,这是你出生面对的第一个难关。&em
好友J的孩子在去年底出生了,很可爱的闺女,小名“左左”,凤眼单眼皮、胖乎乎的小手,可以融化世界的微笑,很讨人喜欢。J在每个有意义的日子都会写一封信给左左,记录她的成长、变化,同时也记录抚育左左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这些信的文字从心底流出,感情至真至诚,特别动人。 J的文字,还是像记忆中那样眷美,却又不矫揉造作
整理文件夹时又发现了一篇七年前的读书札记,也完整收录到本站。现在看来,问题还是不少,特别是没有引用作者最具代表性的原话,以及综合其他人的评论和批判。这确实是当时读书没有随时做笔记摘录的习惯,导致读完文献后只能凭自己的记忆和理解来转述原文。这样会遗漏一些来自作者的关键性论断,片面理解甚至曲解作者的原意。 (一) &ems
(一) 最近翻译了一篇论文,主题是如何让《芝加哥公约》成员国履行好自己的国际义务。全文一共有76页,但注释就占了近一半的篇幅,脚注数量为455个。作为读者,我觉得阅读时的观感极为不好,因为脚注占据了每页近一半的空间,经常会打断思路,影响阅读的流畅性。虽然客观与严谨是学术论文的必备态度,但过度引用所带来的论证与阅读失焦,会极大的限制论文的影响力。&ems
(一) 我与Y君是在疫情前认识的。当时公寓楼要清理一批信件,她看到有中文的明信片,就将其留存下来,把这张从日本寄来的珍贵明信片递到我的手中。我们互相加了微信,过年会互相问候几句。 一年前她将租来的公寓转租给女子A。 A是黑户(即没有奥地利合法身份,违法居住在当地的人),在维也纳做代购生意。她从国内收取客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