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返工这件事
好久没更新博客文章了,因为各种事耽搁了没动笔,憋了一肚子的话。今天开始继续更新,先说其中一事。
年初电脑进水,主板硬盘全坏,之前搜集的资料数据没备份,只能从头来过。难过了好久,缓了好一阵子才重新开工。
投入许多精力完成的阶段性成果突然没了,真的会有种天塌下来的感觉,眼前一片黑。这不仅意味着需要花与之前相同的时间做重复的工作,更难受的是这种时候一般离ddl比较接近,不得不压缩完成下一项任务的时间,承受着双线的压力。这种时候心态崩了真的再正常不过了。
如何调整过来呢?我的经验是把所有与消失的数据相关的工作暂停,去外面逛一逛,最好能去周边的县市短途旅行一下。多吃好吃的,找机会和不同的人聊天,接收与所做工作不一样的信息,越丰富、越多样越好。因为心情极度低落时,人很容易钻牛角尖,只会聚焦眼前得失,否定、封闭自我;而不同的人和事会提供多种看世界的方式,缓解工作的焦虑。我当时是骑行到周边的几个小城市,吃点特色菜,和老板聊聊天;还乘车去了稍远的城市,与顺风车的司机和乘客聊天;又或者去远足区,和不认识的爷爷奶奶坐一条长椅上晒太阳。在运动和与他人的互动中,那种窒息的崩溃感会缓解许多。
我把这种做法叫做“报复性遗忘”:用看似无所事事的吃喝玩乐来报复此前那些恼人的后果,实际却是通过与外界的交流来疏导崩溃的情绪。参与到真实世界、与真人交流是疏导不良情绪的重中之重,无论是阅读、听播客、刷长短视频(无论是抖音还是B站)还是观看影视剧都达不到那么好的效果。出门感受日月星辰能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实在,而与他人的互动能让我们感受到自我的存在;生命因自我的存在而有了意义。有了这种对自我的正向肯定,才能逐渐战胜自我怀疑、自责甚至自残自弃,不执著于此前的错误,与自己和解。
和解之后,下一步就是重新开工了。此时虽然会叹口气抱怨又要再来一次,但是心态却比此前积极许多。同样是返工,无论是咒骂自责还是积极冷静,都要走向同一个终点,那为什么不让自己走得舒服点呢?这么想,干活的时候就会耐心许多了。
如果迟迟无法开工,那就像《掌控习惯》里说的,将任务拆分成最小的单元,哪怕完成一个5分钟的任务,进度也是向前推进的。如果5分钟做完还是不想做,那就休息五分钟后再来5分钟,多次重复也能推进计划向前进;而且因为时间短,做起来没有打持久仗的心理负担。而多数情况下,当我们完成一个5分钟的任务后,就会慢慢进入心流状态,实际的工作时间会远超5分钟,整个任务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了。其实返工的齿轮一旦转动起来,会比此前的第一遍更加高效,质量甚至可能会更好。因为这一次不仅可以避开此前遇到的坑,还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完善,因祸得福。
最终,我只用了此前一半的时间就完成返工,还补充和拓展了其中的一些内容,人也累个半死。好在所有任务又能重回正轨,痛并快乐着。此后,我所有学术相关数据除了保存本地之外一定上传云盘,并定时向外部存储介质备份,三重保险。数字时代的数据存储容易,丢失也很容易,所以需要多重保险,防止不可逆的意外丢失或损坏。
呀,没想到随便一写又写那么多,本来想控制一下字数的。算了,既然罗嗦的习惯不好改,那就先啰嗦着吧,多记录点思绪也不是件坏事,这样以后才有充足的素材供返工时使用嘛!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